《芷江镇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7,仅供参考
芷江镇是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县治所在地,是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中心,东与艾头坪、岩桥乡毗邻;南与麻缨塘、晓坪交界,西与木叶溪、竹坪铺相连;北与五郎溪、牛牯坪接壤。全镇总区域面积268.62平方公里。下辖:北街、东街、南街、前街、和平路、凯旋路、黄甲街等12个居委会;三里坪、七里桥、大垅坪、东门口、柳树坪、窑湾塘、曲溪垅、十万坪、桃花溪、社塘坪、合心、下菜园、小溪、洛家井、邓家坪、中央溪等49个村委会。常住人口134095人(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)。
芷江历史悠久,禹贡为荆州之域,战国属楚黔中地,秦为黔中郡地。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称无阳县,晋改舞阳县,隶属武陵郡。唐设巫州,后改沅州,宋置卢阳县,清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始称芷江县,属湖南布政使司。民国11年,直隶于省。解放前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。新中国成立初,属会同专区。1952年8月改属芷江专署,是年12月属黔阳专区。1981年至今改属怀化地区。1986年9月,经国务院批准,废芷江县设芷江侗族自治县。
在芷江这块土地上,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。1456年,爆发了沅州苗民起义。1861年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今公坪、榆树湾一带与清军激战,重创清军。1936年1月,红二、六军团在今新店坪镇便水一带与尾追之敌激战,毙敌千余人,史称“便水战斗”。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结束,举世瞩目的中日洽降在七里桥举行,芷江一举成为享誉中外的受降名城。
在芷江历史上,出现过不少有影响的人物。明清时期,即有杨茂、马元吉等经史学家,释浑融等抗清义士,李子隆等书画名家。就近代来说,1873年生于木叶溪乡的张学济在汉口创办《大江日报》,同孙中山、黄兴、蔡锷一道,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,1920年殁于湖北来凤城,时年47岁。1866年生于艾头坪乡的杨凤笙长期担任《湘报》主笔,鼓吹维新,为戊戌变法之中心人物。在现代,芷江还涌现了著名教育家王一知、画家舒伯昌等一批专家和知名人士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